萊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1300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無(wú)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無(wú) |
1995年 | 無(wú) | 1987年 | 無(wú) | 1982年 | 無(wú)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無(wú) |
萊姓起源
萊姓,漢族姓氏之一。為商朝萊侯的后代,以祖上爵號為氏。商朝時(shí),萊侯曾與太公爭營(yíng)丘(今山東省臨淄北),后萊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(一作唐,在今山東省魚(yú)臺東),遂有萊氏,后去草頭作來(lái)姓,稱(chēng)為來(lái)氏。
一、萊(萊)lái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河北之蔚縣、山西之長(cháng)治、廣東之吳川等地有分布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世本》云:“商裔,封萊?!编嶉詫⑵錃w入“周不得姓之國”,注云:“子爵,其俗夷,故亦謂之‘萊夷’。今登州黃縣東南二十五里有故黃城,是來(lái)子國。襄六年齊滅之。子孫以國為氏?!贝水斚党鲎有?。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商國萊侯與太公爭營(yíng)丘,后萊子浮柔奔棠,有萊氏、郲氏?!薄缎帐显~典》以為此“源于姜姓”,似誤。
3、《中國姓氏大全》稱(chēng):“商湯賢臣萊朱的后代(一說(shuō)萊朱即仲虺)?!辈恢渌?。春秋時(shí)晉有萊駒;漢代有萊章;明有萊從善。
二、萊(萊)
萊姓分布:遼寧遼中、江蘇高淳、臺灣苗栗、宜蘭等地均有此姓。
萊姓起源:
1、殷商之裔封于萊(故城在今山東黃縣東南之萊子城),子孫以國為氏。商時(shí)萊侯與齊太公爭營(yíng)丘(故城在今山東昌樂(lè )東南),后萊子浮柔奔棠(故城在今山東即墨南80里之甘棠社),后有萊氏、萊氏。
2、清駐防杭州八旗中有萊姓。
萊姓名人:
萊朱,即湯賢臣仲虺。萊從善,明時(shí)四川人,宣德中江西新喻教諭。
郡望:東海。
萊姓姓氏源流
一、萊(萊)lái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河北之蔚縣、山西之長(cháng)治、廣東之吳川等地有分布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世本》云:“商裔,封萊?!编嶉詫⑵錃w入“周不得姓之國”,注云:“子爵,其俗夷,故亦謂之‘萊夷’。今登州黃縣東南二十五里有故黃城,是來(lái)子國。襄六年齊滅之。子孫以國為氏?!贝水斚党鲎有?。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商國萊侯與太公爭營(yíng)丘,后萊子浮柔奔棠,有萊氏、郲氏?!薄缎帐显~典》以為此“源于姜姓”,似誤。
3、《中國姓氏大全》稱(chēng):“商湯賢臣萊朱的后代(一說(shuō)萊朱即仲虺)?!辈恢渌?。春秋時(shí)晉有萊駒;漢代有萊章;明有萊從善。
二、萊(萊)
萊姓分布:遼寧遼中、江蘇高淳、臺灣苗栗、宜蘭等地均有此姓。
萊姓起源:
1、殷商之裔封于萊(故城在今山東黃縣東南之萊子城),子孫以國為氏。商時(shí)萊侯與齊太公爭營(yíng)丘(故城在今山東昌樂(lè )東南),后萊子浮柔奔棠(故城在今山東即墨南80里之甘棠社),后有萊氏、萊氏。
2、清駐防杭州八旗中有萊姓。
萊姓名人:
萊朱,即湯賢臣仲虺。萊從善,明時(shí)四川人,宣德中江西新喻教諭。
郡望:東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