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245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373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320 |
1995年 | 289 | 1987年 | 無(wú) | 1982年 | 227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119 |
茅姓起源
茅姓主要源自:姬姓、媯姓。
茅姓起源一
源于姬姓,出自周朝周公第五子茅叔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周朝時(shí)期,周公旦的第五子茅叔被周成王封于茅邑(中國山東濟寧金鄉與江蘇豐縣之間),建立了茅國,是一個(gè)古老的姬姓小國家,子爵。周簡(jiǎn)王二十五年(公元前547年),衛國君主衛殤公因衛國執政大夫孫林父叛逃至晉國,曾經(jīng)聯(lián)合茅國,與晉國之間展開(kāi)了一場(chǎng)戰爭。到了春秋末期,邾穆公改邾婁國號為鄒,史稱(chēng)鄒國。周敬王二十七年(公元前493年),魯國攻伐鄒國,邾隱公打不過(guò)魯國,被迫進(jìn)貢賠禮。在惱羞成怒之下,隨后即攻滅了緊鄰的茅國泄氣,以挽回面子。這樣一來(lái),有四百六十五年左右歷史的茅國消亡了。茅國被鄒國吞滅后,茅國公族子孫以及國民就以國名為姓氏,稱(chēng)茅地氏、茅成氏,后省文簡(jiǎn)化為單姓茅氏、茆氏、菅氏。
注:
春秋戰國時(shí)期,“茅”、“茆”、“菅”三字義通,都是指莖桿中空的禾本科植物,可互用。另外,在史籍《路史》、《姓氏大觀(guān)》中記載有:“商后有不茅氏,后有茅姓?!北皇穼W(xué)家認為這是錯誤的,子姓商族后裔有不第氏,或稱(chēng)不荑氏、不夷氏,但沒(méi)有不茅氏。被史學(xué)家認為概因筆誤所致。
茅姓起源二
源于姬姓,但出自春秋時(shí)期晉國大夫先茅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先茅,是先軫的弟弟。而先軫是晉文公執政時(shí)期的重臣,是晉國的軍事統帥,為晉國立下許多功勛,其家族因此飛黃騰達,先茅也被晉文公任為大夫,賜封地在“先茅之縣”(中國山西平陸茅津渡)。到了(公元前627年)農歷3月,晉國與白翟(白狄)在箕地(中國山西榆社)爭戰,元帥先軫、先茅及其兒子一同戰死。大夫胥臣推薦郤缺為晉軍主帥。當年農歷8月,郤缺再率晉軍攻滅了翟國,并俘虜了白翟的首領(lǐng)。晉襄公任命先軫的兒子先且居為中軍主將,以告慰先軫。但因大夫先茅全家戰死,沒(méi)有后裔了,便將先茅原來(lái)的封地賞賜給了胥臣,以獎勵他舉薦郤缺的功勞。
胥臣非常敬重先茅及其子,將自己的新封地改稱(chēng)為茅城,建茅亭追念其功,并令先茅的故舊家臣皆改姓為茅氏,世代相傳。
茅姓起源三
源于姬姓,但出自春秋時(shí)期邾國大夫茅夷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茅夷,全稱(chēng)為茅夷鴻,為春秋晚期邾國大夫。。子孫何至以茅夷為氏?!敝芫赐跫жと?吳王夫差八年,公元前488年),魯國軍隊強行攻入邾國,大肆掠奪后,將邾國君主邾子益(曹益)也虜回魯國。當年農歷7月,邾國派大夫茅夷鴻攜帶束帛求見(jiàn)當時(shí)春秋霸主吳王,上奏道:“魯國攻邾,邾子益為魯師所擒,獻于毫社,囚于負瑕,邾國都城遭魯師肆虐。茅氏拜請吳王顧念吳邾結盟之情,出兵相救?!?/p>
茅夷鴻有大功于邾國,晉升上大夫。茅夷鴻的后代孫子名叫何至,他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,稱(chēng)茅氏,由其后裔子孫世代相傳。
茅姓起源四
源于媯姓,出自戰國末期秦國大夫茅焦,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。茅焦,媯姓,是戰國末期的齊國人。因為學(xué)識淵博,而且膽識超人,茅焦被秦王政聘請為客卿。茅焦在歷史上的最大貢獻,就是為“中華第一皇帝”的秦始皇保留了一個(gè)好名聲。
在茅焦的后裔子孫中,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,稱(chēng)茅氏、焦氏,世代相傳。
得姓始祖
姬茅叔、先茅、茅夷鴻、茅焦
根據《武林舊事》記載,位于西湖以西的茅家埠,舊時(shí)在此居住的大多是茅姓人家,以采茶養蠶為生。
今江蘇省的南通市、吳江市,浙江省的杭州市,山東省的濟南市、郯城縣,福建省的福清市、莆田市、仙游縣、尤溪縣、大田縣、沙縣等地,均有茅氏族人分布。
東???/p>
陳留郡
晉陵郡
東海堂:以望立堂。
陳留堂:以望立堂。
晉陵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茅máo
現行較常見(jiàn)姓氏。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內蒙古之烏海,湖北之武昌,江西之崇仁,廣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噍d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世本》云:“周公第二子茅叔封於茅,子孫以國為氏?!编嶉砸嘣疲骸爸芄笠?。濟州金鄉是其地,子孫以國為氏?!贝水斚党黾?。
2、或出自古代戎國,故地在今山東之曹縣東南。春秋鄭大夫有茅地、茅夷鴻;秦代有博士茅焦,上書(shū)說(shuō)始皇;《神仙傳》有茅盈,又有茅氏兄弟三人,隱句曲山,成仙去,未知其為茅國之裔或別有茅邑也。望出陳留、晉陵。又,漢代有茅容;宋代有茅湘,丹徒人,兵部侍郎;明代有茅坤,歸安人;當代有茅以升,橋梁建筑家。
二、茅
茅姓分布:分布較廣,但人數不多。
茅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周公第三子茅叔封于茅(故城在今山東金鄉西北之茅鄉),子孫以國為氏。
2、周時(shí)戎之別族有茅戎(亦稱(chēng)貿戎)。族人分布于今山西平陸境,有以茅為姓者。
3、滿(mǎn)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茅姓名人:
茅夷鴻,春秋時(shí)邾大夫。
郡望:東海,陳留、晉陵。
茅姓歷史名人
茅姓古代名人
茅蒙秦代,字初成,傳為名聞天下的神仙。
茅焦秦朝,齊人。秦大后與謬毒私通,事發(fā),始皇車(chē)裂謬毒,遷太后陽(yáng)宮,下令:敢以大后事諫者殺。先后殺諫者27人。齊客茅焦冒死進(jìn)諫,始皇覺(jué)悟,下殿接之,爵以上卿。即迎大后歸咸陽(yáng),復為母子如初,尊立茅焦為仲父。
茅坤明朝,字順甫,號鹿門(mén)。歸安人。著(zhù)有《白華樓藏稿》、《玉芝山房稿》等。
茅元儀明湖,州府歸安人,字止生,號石民。茅坤孫。
茅大芳明代,將官,忠心朝廷而被殺,當時(shí)人們都稱(chēng)贊他忠義。
茅鴻儒清朝,又名兆儒。浙江錢(qián)塘人,字子鴻。工詩(shī)詞,喜遠游。畫(huà)山水花鳥(niǎo)有文人氣。有《東籬草堂詩(shī)鈔》。
茅星來(lái)清朝,字豈宿號鈍臾。歸安人。工文辭,才氣勃發(fā)而有義據。后專(zhuān)攻經(jīng)史及程朱書(shū),年70以諸生終。著(zhù)有《近思錄集注》、《鈍望文鈔》。
茅容東漢,陳留人,字季偉,四十多歲在地里耕種,到樹(shù)下避雨時(shí),別人都蹲著(zhù),只有他正襟端坐。名士郭泰見(jiàn)了,感到很驚異,晚上便住在他家。第二天一早,茅容殺雞給母親吃,自己則跟客人一塊吃青菜。郭泰向他行禮,贊為“賢人”,又勸他讀書(shū)學(xué)習。后來(lái),茅容成為賢德之士。
茅知至宋代,國子助教,仙游人。操尚介潔,博通墳典。倡六經(jīng)孔孟之道,以開(kāi)明人心。
茅汝元宋代,畫(huà)家,號靜齋,建寧(今福建建甌)人。進(jìn)士。善墨梅。與同里艾淑齊名,以艾竹、茅梅為稱(chēng)?!懂?huà)史會(huì )要、冬心畫(huà)梅題跋》。
茅維明,浙江省歸安人,字孝若。茅坤子。工詩(shī),亦善作雜劇。與臧懋循、吳稼登、吳夢(mèng)旸稱(chēng)四子。有《嘉靖大政記》、《論衡》、《表衡》、《策衡》、《十賚堂集》。
茅子元(1096年?—1166年),法名慈照,號“萬(wàn)事休”,吳郡昆山(今江蘇昆山)人。南宋紹興年間創(chuàng )立佛教凈土宗支派白蓮宗。
茅十八金庸小說(shuō)鹿鼎記人物
茅姓近代名人
茅乃登清朝,于光緒二十三年(1897年)中了秀才,曾被聘為《中外日報》駐南京記者。后又做過(guò)江浙聯(lián)軍革命軍總司令部秘書(shū)部的副長(cháng),曾著(zhù)文《江浙聯(lián)軍光復南京》。
茅謙(1848—1917),原名為茅戊年,字子貞,號肺山,學(xué)名茅謙。近代報人、水利專(zhuān)家。
茅姓郡望
東???/p>
陳留郡
晉陵郡
東海堂:以望立堂。
陳留堂:以望立堂。
晉陵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茅máo
現行較常見(jiàn)姓氏。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內蒙古之烏海,湖北之武昌,江西之崇仁,廣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噍d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世本》云:“周公第二子茅叔封於茅,子孫以國為氏?!编嶉砸嘣疲骸爸芄笠?。濟州金鄉是其地,子孫以國為氏?!贝水斚党黾?。
2、或出自古代戎國,故地在今山東之曹縣東南。春秋鄭大夫有茅地、茅夷鴻;秦代有博士茅焦,上書(shū)說(shuō)始皇;《神仙傳》有茅盈,又有茅氏兄弟三人,隱句曲山,成仙去,未知其為茅國之裔或別有茅邑也。望出陳留、晉陵。又,漢代有茅容;宋代有茅湘,丹徒人,兵部侍郎;明代有茅坤,歸安人;當代有茅以升,橋梁建筑家。
二、茅
茅姓分布:分布較廣,但人數不多。
茅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周公第三子茅叔封于茅(故城在今山東金鄉西北之茅鄉),子孫以國為氏。
2、周時(shí)戎之別族有茅戎(亦稱(chēng)貿戎)。族人分布于今山西平陸境,有以茅為姓者。
3、滿(mǎn)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茅姓名人:
茅夷鴻,春秋時(shí)邾大夫。
郡望:東海,陳留、晉陵。
茅姓姓氏源流
一、茅máo
現行較常見(jiàn)姓氏。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內蒙古之烏海,湖北之武昌,江西之崇仁,廣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噍d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世本》云:“周公第二子茅叔封於茅,子孫以國為氏?!编嶉砸嘣疲骸爸芄笠?。濟州金鄉是其地,子孫以國為氏?!贝水斚党黾?。
2、或出自古代戎國,故地在今山東之曹縣東南。春秋鄭大夫有茅地、茅夷鴻;秦代有博士茅焦,上書(shū)說(shuō)始皇;《神仙傳》有茅盈,又有茅氏兄弟三人,隱句曲山,成仙去,未知其為茅國之裔或別有茅邑也。望出陳留、晉陵。又,漢代有茅容;宋代有茅湘,丹徒人,兵部侍郎;明代有茅坤,歸安人;當代有茅以升,橋梁建筑家。
二、茅
茅姓分布:分布較廣,但人數不多。
茅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周公第三子茅叔封于茅(故城在今山東金鄉西北之茅鄉),子孫以國為氏。
2、周時(shí)戎之別族有茅戎(亦稱(chēng)貿戎)。族人分布于今山西平陸境,有以茅為姓者。
3、滿(mǎn)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茅姓名人:
茅夷鴻,春秋時(shí)邾大夫。
郡望:東海,陳留、晉陵。
茅姓堂號
東海堂:以望立堂。
陳留堂:以望立堂。
晉陵堂:以望立堂。
一、茅máo
現行較常見(jiàn)姓氏。今北京,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邑,山西之太原、大同,內蒙古之烏海,湖北之武昌,江西之崇仁,廣西之田林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芬噍d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世本》云:“周公第二子茅叔封於茅,子孫以國為氏?!编嶉砸嘣疲骸爸芄笠?。濟州金鄉是其地,子孫以國為氏?!贝水斚党黾?。
2、或出自古代戎國,故地在今山東之曹縣東南。春秋鄭大夫有茅地、茅夷鴻;秦代有博士茅焦,上書(shū)說(shuō)始皇;《神仙傳》有茅盈,又有茅氏兄弟三人,隱句曲山,成仙去,未知其為茅國之裔或別有茅邑也。望出陳留、晉陵。又,漢代有茅容;宋代有茅湘,丹徒人,兵部侍郎;明代有茅坤,歸安人;當代有茅以升,橋梁建筑家。
二、茅
茅姓分布:分布較廣,但人數不多。
茅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周公第三子茅叔封于茅(故城在今山東金鄉西北之茅鄉),子孫以國為氏。
2、周時(shí)戎之別族有茅戎(亦稱(chēng)貿戎)。族人分布于今山西平陸境,有以茅為姓者。
3、滿(mǎn)、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茅姓名人:
茅夷鴻,春秋時(shí)邾大夫。
郡望:東海,陳留、晉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