蘆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148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199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140 |
1995年 | 119 | 1987年 | 115 | 1982年 | 149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無(wú) |
蘆姓起源
蘆姓主要源自:姜姓。
蘆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五位的姓氏,人口較少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(diǎn)一。出自姜姓,齊桓公之后。蘆姓郡望有一,乃河南郡。
蘆姓起源一
出自姜姓,齊桓公之后。齊桓公之后有以蘆蒲為姓者,后改單姓蘆。
蘆姓起源二
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來(lái)。據《魏書(shū)·官氏志》及《太平圖話(huà)姓氏綜》所載,北魏時(shí)改代北莫蘆氏為單姓蘆;今瑤、苗、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據《姓氏考略》和《郡望百家姓》所載,蘆姓郡望有一,乃河南郡??ね肝簳x南北朝至隋唐時(shí)期,世居某郡之望族,是魏晉南北朝時(shí)期門(mén)閥制度的產(chǎn)物。即為了標明自己出身大族,祖先顯貴,家族人丁興旺,亦為了作為自己晉升或入仕之本而產(chǎn)生。由莫蘆氏改姓而來(lái)的蘆姓人得姓于北魏首都洛陽(yáng),是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的產(chǎn)物,也是民族大融合的產(chǎn)物。由于洛陽(yáng)原由河南郡河南縣管轄,這便是蘆姓以河南為其郡望堂號的原因,并使之成為古今蘆姓人使用的唯一郡望。歷隋唐經(jīng)宋元,蘆姓除以中原地區為其繁衍之中心外,還向西北、華南等地遷徙。元末明初,由于紅巾軍起義,瘟疫肆虐,軍閥紛爭,另外再加上明成祖靖難之役等導致北中國人口銳減,大明甫定江山,即從山西移民,蘆姓作為明初洪洞大槐樹(shù)遷民姓氏之一,被分遷于河北、河南、陜西、湖北、北京等地。清康乾年間以后,伴隨闖關(guān)東與走西口的風(fēng)潮,有冀、魯之地的蘆姓和三晉之蘆姓入遷東北三省和內蒙等地。一九四九年,蔣介石敗退臺灣時(shí),有蘆姓隨之赴臺。解放后,伴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,軍墾西北、農墾、開(kāi)發(fā)北大荒,逃荒等原因,蘆姓人在全國分布之地漸廣。如今,蘆姓在全國分布較廣,尤以河南、甘肅多此姓,上述兩省之蘆姓約占全國漢族蘆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三。另外,此姓在湖南、山東、湖北、廣西、山西等省亦多見(jiàn)。
河南郡——治所在雒陽(yáng)(故城在今河南省洛陽(yáng)市東北)。轄境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洛水、伊水下游,雙洎河、賈魯河上游、黃河以北原陽(yáng)等地。
堂號:“河南”等。
一、蘆(蘆)lú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山東之龍口、平邑,內蒙古之烏海,湖北之監利,湖南之益陽(yáng),廣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收載。鄭樵注“盧”云:“……河南后魏《官氏志》有莫盧氏(按:《姓氏考略》引作‘莫蘆(蘆)’,當是),虜姓也。后改為‘蘆(蘆)’,后去艸,而為盧(盧)?!薄独m通志》亦注:“(北)魏莫蘆(蘆)氏改為蘆(蘆)氏,通作盧(盧)?!笔翘J、盧或同源。
二、蘆(蘆)
蘆姓分布:分布較廣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.1%。尤以甘肅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2省蘆姓約占全國漢族蘆姓人口33%。
蘆姓起源:
1、周時(shí)已有此姓。慶封使崔杼仇、蘆蒲嫳攻崔氏,殺成及彊,滅崔氏。
2、北魏時(shí)改代北莫蘆氏為蘆氏。
3、瑤、苗、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蘆姓名人:
蘆才興,明時(shí)金吾后衛前所千戶(hù),見(jiàn)《商河縣志》。
郡望:河南。
變化:一作盧。
蘆姓歷史名人
蘆姓古代名人
蘆才興明朝,山東商河人,金吾后衛前所千戶(hù)。
蘆蔭文清朝,山東德州人,1789年(清乾隆五十四年)進(jìn)士及第,中第三甲二十七名。
蘆姓郡望
河南郡——治所在雒陽(yáng)(故城在今河南省洛陽(yáng)市東北)。轄境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洛水、伊水下游,雙洎河、賈魯河上游、黃河以北原陽(yáng)等地。
堂號:“河南”等。
一、蘆(蘆)lú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山東之龍口、平邑,內蒙古之烏海,湖北之監利,湖南之益陽(yáng),廣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收載。鄭樵注“盧”云:“……河南后魏《官氏志》有莫盧氏(按:《姓氏考略》引作‘莫蘆(蘆)’,當是),虜姓也。后改為‘蘆(蘆)’,后去艸,而為盧(盧)?!薄独m通志》亦注:“(北)魏莫蘆(蘆)氏改為蘆(蘆)氏,通作盧(盧)?!笔翘J、盧或同源。
二、蘆(蘆)
蘆姓分布:分布較廣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.1%。尤以甘肅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2省蘆姓約占全國漢族蘆姓人口33%。
蘆姓起源:
1、周時(shí)已有此姓。慶封使崔杼仇、蘆蒲嫳攻崔氏,殺成及彊,滅崔氏。
2、北魏時(shí)改代北莫蘆氏為蘆氏。
3、瑤、苗、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蘆姓名人:
蘆才興,明時(shí)金吾后衛前所千戶(hù),見(jiàn)《商河縣志》。
郡望:河南。
變化:一作盧。
蘆姓姓氏源流
一、蘆(蘆)lú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山東之龍口、平邑,內蒙古之烏海,湖北之監利,湖南之益陽(yáng),廣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收載。鄭樵注“盧”云:“……河南后魏《官氏志》有莫盧氏(按:《姓氏考略》引作‘莫蘆(蘆)’,當是),虜姓也。后改為‘蘆(蘆)’,后去艸,而為盧(盧)?!薄独m通志》亦注:“(北)魏莫蘆(蘆)氏改為蘆(蘆)氏,通作盧(盧)?!笔翘J、盧或同源。
二、蘆(蘆)
蘆姓分布:分布較廣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.1%。尤以甘肅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2省蘆姓約占全國漢族蘆姓人口33%。
蘆姓起源:
1、周時(shí)已有此姓。慶封使崔杼仇、蘆蒲嫳攻崔氏,殺成及彊,滅崔氏。
2、北魏時(shí)改代北莫蘆氏為蘆氏。
3、瑤、苗、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蘆姓名人:
蘆才興,明時(shí)金吾后衛前所千戶(hù),見(jiàn)《商河縣志》。
郡望:河南。
變化:一作盧。
蘆姓堂號
堂號:“河南”等。
一、蘆(蘆)lú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山東之龍口、平邑,內蒙古之烏海,湖北之監利,湖南之益陽(yáng),廣西之田林,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收載。鄭樵注“盧”云:“……河南后魏《官氏志》有莫盧氏(按:《姓氏考略》引作‘莫蘆(蘆)’,當是),虜姓也。后改為‘蘆(蘆)’,后去艸,而為盧(盧)?!薄独m通志》亦注:“(北)魏莫蘆(蘆)氏改為蘆(蘆)氏,通作盧(盧)?!笔翘J、盧或同源。
二、蘆(蘆)
蘆姓分布:分布較廣,約占全國漢族人口0.1%。尤以甘肅、河南等省多此姓,2省蘆姓約占全國漢族蘆姓人口33%。
蘆姓起源:
1、周時(shí)已有此姓。慶封使崔杼仇、蘆蒲嫳攻崔氏,殺成及彊,滅崔氏。
2、北魏時(shí)改代北莫蘆氏為蘆氏。
3、瑤、苗、朝鮮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蘆姓名人:
蘆才興,明時(shí)金吾后衛前所千戶(hù),見(jiàn)《商河縣志》。
郡望:河南。
變化:一作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