羌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896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無(wú)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無(wú) |
1995年 | 無(wú) | 1987年 | 無(wú) | 1982年 | 無(wú)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無(wú) |
羌姓起源
原來(lái)羌姓本姓匡。趙匡胤建立了宋朝,避諱,下令改“匡”姓為“羌”與“主”姓。到宋政和年間,朝遷覺(jué)得民間有“主”姓不妥當,又下令改“主”為“康”姓。宋時(shí)“羌”字讀作kiāng,“康”字讀作kāng,與kuāng“匡”字聲母相同,韻母的主元音a和韻尾ng也一樣,僅韻腹(介母)稍異而已。改成“羌”或“康”姓既避諱,與原來(lái)的“匡”姓讀音比較接近。宋亡后,姓“羌”“康”的人紛紛恢復“匡”姓,但也有一部分人仍姓“羌”、“康”;有的則將“羌”姓改讀“匡”。隨著(zhù)語(yǔ)音的發(fā)展,“羌”字的讀音發(fā)生了變化,大多數地區的“羌”姓演變讀作qiāng;而南通等地的“羌”姓則仍讀作“匡”。有趣的是,南通等地的“羌”姓讀作“匡”,南方把“匡”姓則讀作qiāng,保留“羌”的讀音。
通州市有人姓“氵羌”,也讀作“匡”,可能也是改過(guò)姓、
一、羌qiāng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海南之文昌,廣東之吳川,云南之邱北、江川,山西之陽(yáng)泉、忻州及雁北地區有分布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據《路史》注云:“泰岳生先龍,先龍生玄氐,玄氐乞姓,其別為青、白、?之三氐,后有羌氏?!?/p>
2、或為匡姓所改?!吨袊沤裥帐限o典》注引《萬(wàn)姓統譜》云:“宋有姓匡者,避本朝諱(按:宋太祖名趙匡胤)。改姓羌?!睍x代有羌迪;宋代有羌子充,治平進(jìn)士;明代有羌仁寅,建平推官。
二、羌
羌姓分布:分布較廣,但人數不多。
羌姓起源:
1、相傳炎帝之裔泰岳生先龍,先龍生玄氐,玄氐乞姓(乞姓相傳為氐羌族之姓,出自商末孤竹君長(cháng)子伯夷之后),其別為青、白、蝄之三氐,遂后有羌姓,見(jiàn)《路史》。出于西羌,見(jiàn)《姓苑》。
2、宋時(shí)因避宋太祖趙匡胤之名諱,匡姓有改姓羌者。
羌姓名人:
羌廆,戰國時(shí)秦國將。
郡望:隴西。
羌姓姓氏源流
一、羌qiāng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海南之文昌,廣東之吳川,云南之邱北、江川,山西之陽(yáng)泉、忻州及雁北地區有分布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其源不一:
1、《姓氏考略》據《路史》注云:“泰岳生先龍,先龍生玄氐,玄氐乞姓,其別為青、白、?之三氐,后有羌氏?!?/p>
2、或為匡姓所改?!吨袊沤裥帐限o典》注引《萬(wàn)姓統譜》云:“宋有姓匡者,避本朝諱(按:宋太祖名趙匡胤)。改姓羌?!睍x代有羌迪;宋代有羌子充,治平進(jìn)士;明代有羌仁寅,建平推官。
二、羌
羌姓分布:分布較廣,但人數不多。
羌姓起源:
1、相傳炎帝之裔泰岳生先龍,先龍生玄氐,玄氐乞姓(乞姓相傳為氐羌族之姓,出自商末孤竹君長(cháng)子伯夷之后),其別為青、白、蝄之三氐,遂后有羌姓,見(jiàn)《路史》。出于西羌,見(jiàn)《姓苑》。
2、宋時(shí)因避宋太祖趙匡胤之名諱,匡姓有改姓羌者。
羌姓名人:
羌廆,戰國時(shí)秦國將。
郡望:隴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