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415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363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398 |
1995年 | 無(wú) | 1987年 | 無(wú) | 1982年 | 384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無(wú) |
玉姓起源
①相傳顓頊之后有玉氏。
②春秋時(shí)楚國有掌玉璽之官,稱(chēng)玉尹,因以為氏。
③漢武帝時(shí)公玉帶(齊南人)之后,改公玉氏為玉氏。
④西域人姓。元時(shí)翰林學(xué)士玉元鼎,居江陵。
⑤朝鮮、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1.壯族中的玉姓
根據《少數民族姓氏來(lái)源》考證,玉姓為唐代皇帝賜姓。源自于唐代壯族首領(lǐng)開(kāi)采玉礦,進(jìn)貢獲得唐王(高宗李治)的認可,基于安撫邊疆和名字團結的考慮,壯王黃宏被封為玉山郡王。后來(lái)也成為玉山君王,立嗣建廟。后人遂以玉為姓。
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環(huán)江縣,均為壯族.起源傳說(shuō)不一,待考。玉姓在廣西分布很普遍,在南寧市分布主要有:良慶區玉洞村(大沙田)青秀區劉圩鎮、那蒙村、三來(lái)村、那崛村,南寧市江南區吳圩鎮光明村…邕寧區中和鎮周祿村:柳坡、壇青坡、六肚坡、周流坡。此外還有那樓鎮的那頭村、那緣村、那盆村那逸坡(有2000多人)、那盆村堆牛坡、周城村等。還有玉林市山心鎮石柜村分布有玉姓人家。另外,梧州的藤縣,欽州,崇左的扶綏、大新、天等,百色的靖西、西林、江城,橫縣等地區也很多,許多以村或屯為單位聚集居住,玉姓可以說(shuō)在廣西分布非常廣泛。
2.漢族中的玉姓
由于已知玉姓資料與漢族玉氐資料不一致,起源待考。
3. 回族中的玉姓
回族中的玉姓原為閃姓,后被賜姓玉?!靶谢亟掏逍沼?,自言姓閃,賜姓玉?!?--《回教民族說(shuō)》 在元代,玉氏有鎮國上將軍、前衛系軍都指揮使玉哇失、散曲家玉元鼎(原名阿魯?。┑热?。玉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。
4. 滿(mǎn)族中的玉姓
滿(mǎn)族中的玉姓,傳說(shuō)來(lái)自“哈斯”,“哈斯”滿(mǎn)蒙文含義就是“玉”的意思。
5. 傣族中的玉姓
傣族中的玉姓,
6.朝鮮、韓國玉姓
朝鮮、韓國玉姓。朝鮮王姓原是大姓,曾是高麗王朝的國姓。傳說(shuō)后來(lái)高麗被李朝滅亡,李成桂迫害王姓國人,于是王姓族人大多改姓:加一點(diǎn)變“玉”、加人字變成“全”、“金”。
一、玉yù
現行較常見(jiàn)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度、平邑、東平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老河口,廣東之高要,廣西之田林、荔浦,云南之孟連,四川之通江、合江等地有分布。漢、傣、彝、壯、水、鮮、布依等多個(gè)民族皆有此姓?!缎帐峡悸浴肥蛰d。其源不一:
1、《中國姓氏大全》注稱(chēng):“春秋時(shí)楚國有掌玉璽之官,稱(chēng)玉尹,因官以為氏?!蔽丛斊渌?。
2、《辭?!纷⒃疲骸氨咀鳌T’,漢有玉況?!薄缎帐显~典》注引《山堂考釋》曰:“漢武帝時(shí)公玉帶后改為玉氏。玉況,其后也。望出彭城?!?按:玉帶,當作“玊帶”?!缎帐峡悸浴纷ⅰ矮T”云:“玊,音‘肅’。后漢有司徒玊況。按:玉石之玉作‘玉’;攻玉之玊工作‘玊’。見(jiàn)《正韻》。玉、玊相混用,故‘玊況’,多作玉況?!?/p>
3、傣族之玉“姓”,分布於云南之孟連?!坝瘛?,次女之意。傣族女性在未有子女前,其名子構成為:排行+名。故為“玉×”,遂有人依漢族姓名構成習俗,稱(chēng)“姓”玉。原材料音yì,今依習慣音yù。宋代有玉翊;元代有玉律。
二、玉
玉姓分布:分布較廣,但人數不多。
玉姓起源:
1、相傳顓頊之后有玉氏。
2、春秋時(shí)楚國有掌玉璽之官,稱(chēng)玉尹,因以為氏。
3、漢武帝時(shí)公玉帶(齊南人,進(jìn)黃帝明堂圖于武帝)之后,改公玉氏為玉氏。參見(jiàn)玊姓。
4、西域人姓。元時(shí)翰林學(xué)士玉元鼎,本名阿魯丁,先祖玉速阿剌,從成吉思汗征戰,為功臣,子孫遂以玉為姓。居江陵。
5、朝鮮、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玉姓名人:
玉光甫,漢時(shí)司徒。
郡望:彭城。
玉姓姓氏源流
一、玉yù
現行較常見(jiàn)姓氏。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義,山東之平度、平邑、東平,山西之太原,湖北之老河口,廣東之高要,廣西之田林、荔浦,云南之孟連,四川之通江、合江等地有分布。漢、傣、彝、壯、水、鮮、布依等多個(gè)民族皆有此姓?!缎帐峡悸浴肥蛰d。其源不一:
1、《中國姓氏大全》注稱(chēng):“春秋時(shí)楚國有掌玉璽之官,稱(chēng)玉尹,因官以為氏?!蔽丛斊渌?。
2、《辭?!纷⒃疲骸氨咀鳌T’,漢有玉況?!薄缎帐显~典》注引《山堂考釋》曰:“漢武帝時(shí)公玉帶后改為玉氏。玉況,其后也。望出彭城?!?按:玉帶,當作“玊帶”?!缎帐峡悸浴纷ⅰ矮T”云:“玊,音‘肅’。后漢有司徒玊況。按:玉石之玉作‘玉’;攻玉之玊工作‘玊’。見(jiàn)《正韻》。玉、玊相混用,故‘玊況’,多作玉況?!?/p>
3、傣族之玉“姓”,分布於云南之孟連?!坝瘛?,次女之意。傣族女性在未有子女前,其名子構成為:排行+名。故為“玉×”,遂有人依漢族姓名構成習俗,稱(chēng)“姓”玉。原材料音yì,今依習慣音yù。宋代有玉翊;元代有玉律。
二、玉
玉姓分布:分布較廣,但人數不多。
玉姓起源:
1、相傳顓頊之后有玉氏。
2、春秋時(shí)楚國有掌玉璽之官,稱(chēng)玉尹,因以為氏。
3、漢武帝時(shí)公玉帶(齊南人,進(jìn)黃帝明堂圖于武帝)之后,改公玉氏為玉氏。參見(jiàn)玊姓。
4、西域人姓。元時(shí)翰林學(xué)士玉元鼎,本名阿魯丁,先祖玉速阿剌,從成吉思汗征戰,為功臣,子孫遂以玉為姓。居江陵。
5、朝鮮、錫伯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玉姓名人:
玉光甫,漢時(shí)司徒。
郡望:彭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