析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2574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無(wú)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無(wú) |
1995年 | 無(wú) | 1987年 | 無(wú) | 1982年 | 無(wú)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無(wú) |
析姓起源
以地為氏。春秋楚國有析地。析地人以析為姓。
現廣東省有析姓。
一、析xī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景縣,山西之太原、陽(yáng)泉、運城,湖北之武漢,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歸“入聲”部。其源不一:
1、鄭樵注云:衛公族大夫析朱鉏之后也。朱鉏,公子黑背之孫。(按:《中國古今姓氏辭典》、《姓氏詞典》等引《元和姓纂》皆作“衛穆公生公析黑臀,其孫武子朱鉏……”)以王父字為氏。(按:“鄭公孫黑字子皙;楚公子黑肱,亦字子皙;今析朱鉏乃公子黑之子,疑‘析’即黑之字耳,‘皙’亦作‘析’?!贝水斚党黾?。)(2)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風(fēng)俗通》云:“齊大夫析歸父之后?!?/p>
3、又據《后漢書(shū)·方術(shù)傳》注云:“析像,其先張江,封析侯。曾孫國,為郁林太守。徙居廣漢,子孫以國為氏。望出西河、廣漢?!贝水斚党鰪埵?。元代有析望芳,擢守臨洮。
二、析
析姓分布:北京、四川成都、安縣、湖北武漢、江蘇高淳、廣西馬山等地均有此姓。
析姓起源:
1、炎帝之裔封于析(故城在今河南內鄉西北),后為楚邑,因以為氏,見(jiàn)《姓源》。
2、春秋時(shí)衛穆公之裔,大夫析朱之后,以王父字為氏,見(jiàn)《風(fēng)俗通》。
3、春秋時(shí)齊大夫析歸父之后。
4、東漢析像,其先張江封析侯,曾孫國為郁林太守,徙居廣漢,子孫以國為氏,見(jiàn)《后漢書(shū)》。
析姓名人:
析公臣,春秋時(shí)楚大夫。析望芳,元時(shí)狄道人,以巨家擢守臨洮,偉績(jì)著(zhù)于邊陲。
郡望:廣漢、西河。
析姓歷史名人
析姓古代名人
析公楚國,楚國公子子儀叛亂的時(shí)候,析公逃亡到晉國。晉楚繞角之戰,晉國人將要逃走,析公說(shuō):“楚軍不厚重,容易被震動(dòng)。如果同時(shí)敲打許多鼓發(fā)出大聲,在夜里全軍進(jìn)攻,楚軍必然會(huì )逃走?!睍x國人聽(tīng)從了,楚軍夜里崩潰。晉國于是侵入蔡國,襲擊沈國,俘虜了沈國的國君,在桑隧打敗申國和息國軍隊,俘虜了申麗而回國。鄭國在那時(shí)候不敢向著(zhù)南方的楚國。楚國喪失了中原,出于析公的謀劃。楚又有析父。
析歸父又稱(chēng)析文子。齊靈公時(shí)大夫。曾經(jīng)在吳國嫁女晉國時(shí),為齊國送滕妾,將晉國叛臣欒盈偷送到曲沃。
析朱鉏衛靈公時(shí)侍衛,衛齊氏之亂時(shí),曾經(jīng)跟隨衛靈公避亂。
析姓姓氏源流
一、析xī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景縣,山西之太原、陽(yáng)泉、運城,湖北之武漢,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歸“入聲”部。其源不一:
1、鄭樵注云:衛公族大夫析朱鉏之后也。朱鉏,公子黑背之孫。(按:《中國古今姓氏辭典》、《姓氏詞典》等引《元和姓纂》皆作“衛穆公生公析黑臀,其孫武子朱鉏……”)以王父字為氏。(按:“鄭公孫黑字子皙;楚公子黑肱,亦字子皙;今析朱鉏乃公子黑之子,疑‘析’即黑之字耳,‘皙’亦作‘析’?!贝水斚党黾?。)(2)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風(fēng)俗通》云:“齊大夫析歸父之后?!?/p>
3、又據《后漢書(shū)·方術(shù)傳》注云:“析像,其先張江,封析侯。曾孫國,為郁林太守。徙居廣漢,子孫以國為氏。望出西河、廣漢?!贝水斚党鰪埵?。元代有析望芳,擢守臨洮。
二、析
析姓分布:北京、四川成都、安縣、湖北武漢、江蘇高淳、廣西馬山等地均有此姓。
析姓起源:
1、炎帝之裔封于析(故城在今河南內鄉西北),后為楚邑,因以為氏,見(jiàn)《姓源》。
2、春秋時(shí)衛穆公之裔,大夫析朱之后,以王父字為氏,見(jiàn)《風(fēng)俗通》。
3、春秋時(shí)齊大夫析歸父之后。
4、東漢析像,其先張江封析侯,曾孫國為郁林太守,徙居廣漢,子孫以國為氏,見(jiàn)《后漢書(shū)》。
析姓名人:
析公臣,春秋時(shí)楚大夫。析望芳,元時(shí)狄道人,以巨家擢守臨洮,偉績(jì)著(zhù)于邊陲。
郡望:廣漢、西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