征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903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無(wú)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無(wú) |
1995年 | 無(wú) | 1987年 | 無(wú) | 1982年 | 無(wú)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無(wú) |
征姓起源
1、傳漢代仙人征伯僑為征姓之始;
2、史料記載,王莽賜姓將軍嚴尤、廉丹征氏;
3、另傳,秦三世子嬰被項羽軍殺害后,其后代由嬴姓改為征氏。
經(jīng)向專(zhuān)家問(wèn)詢(xún),2013年全國征姓人口約9000人。經(jīng)查閱《中國姓氏大辭典》(袁義達、邱家儒編著(zhù))并通過(guò)相關(guān)調研得知,征姓人口主要分布于江蘇?。ㄌ┲菔?、鹽城市、揚州市、蘇州市、無(wú)錫市和常州市等)、上海市(松江)、浙江?。ㄅ_州市、嘉興市、寧波市、湖州市)、安徽?。ㄋ拗菔?、淮南市)、廣東?。ㄖ猩绞校?、寧夏回族自治區(平羅)、山西?。ㄌ?、臨汾市)、陜西?。ㄏ剃?yáng)旬邑、韓城)和北京市等地。其中江蘇省泰州市和鹽城市征姓人口占全國征姓人口比例較高,而泰州市所屬的興化市居住的征姓人口尤為集中。另?yè)嚓P(guān)史料與傳說(shuō)及相關(guān)習俗推測,興化和鹽城的征姓人口大致是從蘇州移民而來(lái)。
一、征zhēng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、浙江之余姚及椒江、山西之太原、陜西之韓城等地有分布,《鄭通志》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,其源不一:
1、漢代有征伯喬,乃征姓之早出者?!稘h書(shū)·司馬相如傳》:“斯征伯喬而役羨門(mén)兮?!鳖伖抛⒃疲骸罢鞑畣陶?,仙人。姓征,名伯喬(按:《姓氏考略》作‘正伯喬’)?!?/p>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宋時(shí)儀徵有征姓。當以征伐為氏。為四征將軍者后。望出河南?!薄缎帐显~典》稱(chēng):“四征”,即征東、征西、征南、征北。
3、今徵姓,或簡(jiǎn)作“征”。宋代有征復,登科;又有征集;明代有征儼;又有征安,貢士,任訓導。
二、征(徵)zhēng
罕見(jiàn)姓氏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。其源不一:
1、鄭樵注引杜預《左傳》注云:“理徵之后?!贝艘宰孑吤麨槭?。當系出理氏。理徵,商代人,以直道不容於紂而死。
2、《姓氏考略》據《路史》注云:“贏(yíng)秦之后?!?/p>
3、其據《漢書(shū)·王莽傳》注云:“莽遣大司馬嚴尤與廉丹擊匈奴,皆姓徵氏?!眲t此為嚴姓、廉姓所改。望出吳郡。一音zhǐ,亦姓。漢代有徵側;三國吳有徵崇。
三、征(徵)zhǐ
罕見(jiàn)姓氏?!缎帐峡悸浴酚休d,其注云:“又音‘止’?!度龂鴧侵尽こ瘫鼈鳌ぷⅰ贰绯绫拘绽?,遭亂更姓?!瘡堜疲骸纭艘簟埂??!缎帐媳孀C》引徵崇入蒸韻,誤?!贝藙t為李姓所改。
2、《姓氏詞典》注引《希姓錄》則稱(chēng):“徵氏,微子之后?!贝水斚党鲎有?。
3、“徵”而音zhǐ者,乃古代“五音”之一,或弄音律者以五音取氏。一音zhēng,亦姓。
四、征
征姓分布:江蘇武進(jìn)、高淳、安徽淮南、浙江余姚、臨海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征姓起源:
1、《列仙傳》有征伯僑,當為征姓之始。
2、當為四征將軍之后,以征伐為氏。
征姓名人:
征復,宋時(shí)儀真人,皇祐進(jìn)士。征安,明時(shí)安徽蕭縣人,正統中貢士,任訓導。
郡望:淮南,河南。
五、征(徵)
征姓分布:北京、浙江海鹽等地均有此姓。
征姓起源:
1、商時(shí)有理徵,字德靈,以直道不容于紂而死,其子利貞逃難于伊侯之墟,其后有征氏。
2、嬴秦之后。徵國嬴姓,即漢馮翊徵縣(故城在今陜西澄城西南25里),以國為氏。
3、漢時(shí)王莽遣大司馬嚴光、康丹擊匈奴,皆賜姓征氏,號二征將軍。
4、氐人姓。東晉末,氐人征東萊降漢主劉淵。
郡望:吳郡。
變化:《廣韻》作〔??〕、《玉篇》作〔??〕。
六、征(徵)
綜合:
三國時(shí)吳國太子率更令徵崇,本姓李,遭亂更姓,見(jiàn)《三國志》。張澍云:徵宜音止,《古今姓氏書(shū)辨證》引徵崇入蒸韻,誤。
征姓姓氏源流
一、征zhēng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上海之松江、浙江之余姚及椒江、山西之太原、陜西之韓城等地有分布,《鄭通志》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,其源不一:
1、漢代有征伯喬,乃征姓之早出者?!稘h書(shū)·司馬相如傳》:“斯征伯喬而役羨門(mén)兮?!鳖伖抛⒃疲骸罢鞑畣陶?,仙人。姓征,名伯喬(按:《姓氏考略》作‘正伯喬’)?!?/p>
2、《姓氏考略》注云:“宋時(shí)儀徵有征姓。當以征伐為氏。為四征將軍者后。望出河南?!薄缎帐显~典》稱(chēng):“四征”,即征東、征西、征南、征北。
3、今徵姓,或簡(jiǎn)作“征”。宋代有征復,登科;又有征集;明代有征儼;又有征安,貢士,任訓導。
二、征(徵)zhēng
罕見(jiàn)姓氏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。其源不一:
1、鄭樵注引杜預《左傳》注云:“理徵之后?!贝艘宰孑吤麨槭?。當系出理氏。理徵,商代人,以直道不容於紂而死。
2、《姓氏考略》據《路史》注云:“贏(yíng)秦之后?!?/p>
3、其據《漢書(shū)·王莽傳》注云:“莽遣大司馬嚴尤與廉丹擊匈奴,皆姓徵氏?!眲t此為嚴姓、廉姓所改。望出吳郡。一音zhǐ,亦姓。漢代有徵側;三國吳有徵崇。
三、征(徵)zhǐ
罕見(jiàn)姓氏?!缎帐峡悸浴酚休d,其注云:“又音‘止’?!度龂鴧侵尽こ瘫鼈鳌ぷⅰ贰绯绫拘绽?,遭亂更姓?!瘡堜疲骸纭艘簟埂??!缎帐媳孀C》引徵崇入蒸韻,誤?!贝藙t為李姓所改。
2、《姓氏詞典》注引《希姓錄》則稱(chēng):“徵氏,微子之后?!贝水斚党鲎有?。
3、“徵”而音zhǐ者,乃古代“五音”之一,或弄音律者以五音取氏。一音zhēng,亦姓。
四、征
征姓分布:江蘇武進(jìn)、高淳、安徽淮南、浙江余姚、臨海、北京等地均有此姓。
征姓起源:
1、《列仙傳》有征伯僑,當為征姓之始。
2、當為四征將軍之后,以征伐為氏。
征姓名人:
征復,宋時(shí)儀真人,皇祐進(jìn)士。征安,明時(shí)安徽蕭縣人,正統中貢士,任訓導。
郡望:淮南,河南。
五、征(徵)
征姓分布:北京、浙江海鹽等地均有此姓。
征姓起源:
1、商時(shí)有理徵,字德靈,以直道不容于紂而死,其子利貞逃難于伊侯之墟,其后有征氏。
2、嬴秦之后。徵國嬴姓,即漢馮翊徵縣(故城在今陜西澄城西南25里),以國為氏。
3、漢時(shí)王莽遣大司馬嚴光、康丹擊匈奴,皆賜姓征氏,號二征將軍。
4、氐人姓。東晉末,氐人征東萊降漢主劉淵。
郡望:吳郡。
變化:《廣韻》作〔??〕、《玉篇》作〔??〕。
六、征(徵)
綜合:
三國時(shí)吳國太子率更令徵崇,本姓李,遭亂更姓,見(jiàn)《三國志》。張澍云:徵宜音止,《古今姓氏書(shū)辨證》引徵崇入蒸韻,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