夕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2213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無(wú)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無(wú) |
1995年 | 無(wú) | 1987年 | 無(wú) | 1982年 | 無(wú)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無(wú) |
夕姓起源
①、古有夕國,古夕侯之后有夕姓、昔姓。(《風(fēng)俗通》)
②、漢時(shí)巴板楯蠻七姓為羅姓、樸姓、督姓、鄂姓、度姓、夕姓、龔姓,其中有夕姓。(《后漢書(shū)》)
湖南婁底、甘肅甘谷、山西大同、河北獻縣、湖北武漢、江蘇武進(jìn)、貴州松桃等地均有此姓。
巴郡
秦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(前316年)置巴郡,郡治江州縣(一說(shuō)初置閬中縣,后移治江州縣,今中國重慶江北區),郡初轄江州(治今重慶江北區)、墊江(治今重慶合川區)、閬中、江陽(yáng)、宕渠(治今四川渠縣)、符縣6縣,后陸續新置5縣。
西漢高祖五年(前202年)仍置巴郡,次年,江陽(yáng)、符縣改屬廣漢郡。漢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年)置十三剌史部,巴郡置益州刺史部、郡治仍為江州縣,轄江州(今重慶江北區)、墊江(今重慶合川區)、閬中、安漢(治今四川南充)、充國(治今四川南部縣)、宕渠等11縣。
漢和帝時(shí)(89――105年),增置宣漢(治今四川達州市),漢昌(治今四川巴中市)等3縣。
東漢興平元年(194年),益州牧劉璋將巴郡一分為三:墊江以北為巴郡,江州至臨江(今重慶忠縣)為永寧郡、朐忍(治今重慶云陽(yáng)縣)至魚(yú)復(治今重慶奉節縣)為固陵郡。
建安六年(201年),永寧郡復稱(chēng)巴郡,郡治江州縣。南齊移治今重慶巴南區。
隋開(kāi)皇三年(583年)巴郡廢。
隋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,改渝州為巴郡。
唐武德元年(618年)又改巴郡為渝州。至此,巴郡的名稱(chēng)不再使用。
一、夕xī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湖北之武漢等地有分布。漢族、土家族有此姓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,歸“入聲”部,其注云:“后漢巴中渠帥有夕氏。巴郡七姓 (按:七姓指羅、樸、夕、鄂、度、襲)三曰 ‘夕’?!庇?,土家族本亦有夕姓,后或改為謝姓?!吨袊说男彰ね良易濉酚休d:“沓、昝、夕、鄂等姓,今土家族中已沒(méi)有了……夕與謝音相似,可以說(shuō)是土家族姓的變相保存?!比龂鴷r(shí)蜀有夕斌,為尚書(shū)令。
二、夕
夕姓分布:江蘇武進(jìn)有此姓。
夕姓起源:古有夕國,見(jiàn)《姓考》。古夕侯之后有夕氏、昔氏,見(jiàn)《風(fēng)俗通》。漢時(shí)巴板楯蠻(土家族之先民)七姓有羅、樸、督、鄂、度、夕、龔,見(jiàn)《漢書(shū)》。
夕姓名人:
夕斌,東漢時(shí)蜀尚書(shū)令。
郡望:巴郡。
夕姓歷史名人
夕姓古代名人
夕斌東漢,東漢時(shí)蜀略陽(yáng)人。(《華陽(yáng)國志》)
夕姓郡望
巴郡
秦于秦惠文王后元9年(前316年)置巴郡,郡治江州縣(一說(shuō)初置閬中縣,后移治江州縣,今中國重慶江北區),郡初轄江州(治今重慶江北區)、墊江(治今重慶合川區)、閬中、江陽(yáng)、宕渠(治今四川渠縣)、符縣6縣,后陸續新置5縣。
西漢高祖五年(前202年)仍置巴郡,次年,江陽(yáng)、符縣改屬廣漢郡。漢武帝元封五年(前106年)置十三剌史部,巴郡置益州刺史部、郡治仍為江州縣,轄江州(今重慶江北區)、墊江(今重慶合川區)、閬中、安漢(治今四川南充)、充國(治今四川南部縣)、宕渠等11縣。
漢和帝時(shí)(89――105年),增置宣漢(治今四川達州市),漢昌(治今四川巴中市)等3縣。
東漢興平元年(194年),益州牧劉璋將巴郡一分為三:墊江以北為巴郡,江州至臨江(今重慶忠縣)為永寧郡、朐忍(治今重慶云陽(yáng)縣)至魚(yú)復(治今重慶奉節縣)為固陵郡。
建安六年(201年),永寧郡復稱(chēng)巴郡,郡治江州縣。南齊移治今重慶巴南區。
隋開(kāi)皇三年(583年)巴郡廢。
隋大業(yè)三年(607年),改渝州為巴郡。
唐武德元年(618年)又改巴郡為渝州。至此,巴郡的名稱(chēng)不再使用。
一、夕xī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湖北之武漢等地有分布。漢族、土家族有此姓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,歸“入聲”部,其注云:“后漢巴中渠帥有夕氏。巴郡七姓 (按:七姓指羅、樸、夕、鄂、度、襲)三曰 ‘夕’?!庇?,土家族本亦有夕姓,后或改為謝姓?!吨袊说男彰ね良易濉酚休d:“沓、昝、夕、鄂等姓,今土家族中已沒(méi)有了……夕與謝音相似,可以說(shuō)是土家族姓的變相保存?!比龂鴷r(shí)蜀有夕斌,為尚書(shū)令。
二、夕
夕姓分布:江蘇武進(jìn)有此姓。
夕姓起源:古有夕國,見(jiàn)《姓考》。古夕侯之后有夕氏、昔氏,見(jiàn)《風(fēng)俗通》。漢時(shí)巴板楯蠻(土家族之先民)七姓有羅、樸、督、鄂、度、夕、龔,見(jiàn)《漢書(shū)》。
夕姓名人:
夕斌,東漢時(shí)蜀尚書(shū)令。
郡望:巴郡。
夕姓姓氏源流
一、夕xī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山西之大同、湖北之武漢等地有分布。漢族、土家族有此姓?!多嵧ㄖ尽な献迓浴肥蛰d,歸“入聲”部,其注云:“后漢巴中渠帥有夕氏。巴郡七姓 (按:七姓指羅、樸、夕、鄂、度、襲)三曰 ‘夕’?!庇?,土家族本亦有夕姓,后或改為謝姓?!吨袊说男彰ね良易濉酚休d:“沓、昝、夕、鄂等姓,今土家族中已沒(méi)有了……夕與謝音相似,可以說(shuō)是土家族姓的變相保存?!比龂鴷r(shí)蜀有夕斌,為尚書(shū)令。
二、夕
夕姓分布:江蘇武進(jìn)有此姓。
夕姓起源:古有夕國,見(jiàn)《姓考》。古夕侯之后有夕氏、昔氏,見(jiàn)《風(fēng)俗通》。漢時(shí)巴板楯蠻(土家族之先民)七姓有羅、樸、督、鄂、度、夕、龔,見(jiàn)《漢書(shū)》。
夕姓名人:
夕斌,東漢時(shí)蜀尚書(shū)令。
郡望:巴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