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姓百家姓排名
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 時(shí)間 | 排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最新 | 792 | 2018年 | 無(wú) | 2014年 | 無(wú) |
2013年 | 無(wú) | 2007年 | 無(wú) | 2006年 | 無(wú) |
1995年 | 無(wú) | 1987年 | 無(wú) | 1982年 | 無(wú) |
明朝 | 無(wú) | 元朝 | 無(wú) | 宋朝 | 無(wú) |
北宋 | 無(wú) |
主姓起源
主姓,屬于罕見(jiàn)姓氏,主要來(lái)源有二。源于以官名為姓。源于以先祖的號為姓。
主姓起源一
源于以官名為姓。魯國大夫施孝權的家臣句須任匡邑(河南長(cháng)垣西南)宰,即為匡地的地方長(cháng)官,其孫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,遂為匡姓。到北宋初年,為避太祖趙匡胤之諱,改匡姓為主姓。政和年間朝廷認為民姓中有主姓,大為不妥,遂令主姓改為康姓。北宋以后,有的康姓恢復了祖姓,仍為匡氏。
主姓起源二
源于以先祖的號為姓。趙武靈王之后。戰國時(shí)期趙武靈王之后。趙武靈王“胡服騎射”強邦后,讓王位于兒子趙惠文王,自己號為主父(即太上皇)。其支庶子孫以祖號為姓,乃作主父氏,后有人改為單姓即主姓。漢代有主父偃,隋朝有主胄,明朝有主問(wèn)禮。
一、主zhǔ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辛集、景縣,遼寧之清原,山東之昌樂(lè ),山西之太原、臨汾,江西之宜豐,福建之浦城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鄭樵注云:“贏(yíng)姓,即主父氏也?;騿窝灾魇??!缎兆搿吩疲骸裢萦写诵??!睉饑鴷r(shí)趙武靈王號主父,其子孫或以為氏。三國時(shí)有主亢;隨代有主胄;五代有主祿,團練使;明代有主問(wèn)禮,官主事。
二、主
主姓分布:山西汾陽(yáng)、四川德昌、浙江普陀、諸暨、江蘇武進(jìn)、云南鎮雄、山東沂水、新泰、新疆呼圖壁、上海嘉定、遼寧、北京、河北等地均有此姓。
主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古有主國,滅于楚,其地為楚大夫食邑,因氏,見(jiàn)《姓考》。
2、系自嬴姓。戰國時(shí)趙肅侯之子趙武靈王,自號主父,讓國于其子趙惠文王,其后有主父氏,至漢主父偃,始改姓主。
3、宋初避太宗之諱,改匡姓為主氏。
主姓名人:
主胃,隋時(shí)人。主問(wèn)禮,明時(shí)山東益都人,洪武己卯舉人,任主事。
郡望:馮翊。
變化:宋政和年中,禁天下不得稱(chēng)主及君,乃改主姓為康氏。
主姓姓氏源流
一、主zhǔ
現行較罕見(jiàn)姓氏。今北京,河北之辛集、景縣,遼寧之清原,山東之昌樂(lè ),山西之太原、臨汾,江西之宜豐,福建之浦城等地均有分布。漢族姓氏?!多嵧ㄖ尽?、《續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載。鄭樵注云:“贏(yíng)姓,即主父氏也?;騿窝灾魇??!缎兆搿吩疲骸裢萦写诵??!睉饑鴷r(shí)趙武靈王號主父,其子孫或以為氏。三國時(shí)有主亢;隨代有主胄;五代有主祿,團練使;明代有主問(wèn)禮,官主事。
二、主
主姓分布:山西汾陽(yáng)、四川德昌、浙江普陀、諸暨、江蘇武進(jìn)、云南鎮雄、山東沂水、新泰、新疆呼圖壁、上海嘉定、遼寧、北京、河北等地均有此姓。
主姓起源:
1、系自姬姓。古有主國,滅于楚,其地為楚大夫食邑,因氏,見(jiàn)《姓考》。
2、系自嬴姓。戰國時(shí)趙肅侯之子趙武靈王,自號主父,讓國于其子趙惠文王,其后有主父氏,至漢主父偃,始改姓主。
3、宋初避太宗之諱,改匡姓為主氏。
主姓名人:
主胃,隋時(shí)人。主問(wèn)禮,明時(shí)山東益都人,洪武己卯舉人,任主事。
郡望:馮翊。
變化:宋政和年中,禁天下不得稱(chēng)主及君,乃改主姓為康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