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又名黑鯇、螺螄青、青鯇、烏鯖等,具有補氣養胃、醒脾、化濕利水、祛風(fēng)除煩等功效。
2、既可以借助陳皮的芳香之氣除去肉食的腥膻,增加的香味以增進(jìn),又可充分發(fā)揮陳皮理氣和胃、芳香醒脾、祛濕化痰的藥效,減少痰濕和肥甘厚膩對脾胃的傷害。
3、以芳香辟濁,化濕醒脾為主要功效的藥物,叫芳香化濕藥。
4、這個(gè)秋天流行吃什么?第一菜:蓮藕,養陰清熱、潤燥止渴;第一堅果:花生,醒脾和胃、潤肺化痰;第一補:山藥,利于脾胃消化吸收;第一飲:黃酒,溫脾胃、潤皮膚;第一肉:墨魚(yú),高蛋白低脂肪;第一水果:梨,生津潤肺;第一粥:百合粥,清心安神。
5、西南一帶的普茶,茶性溫和,生津止渴,醒脾解酒,消食下氣。?
6、在煮粥時(shí)加些荷葉,稱(chēng)荷葉粥,味道清香,粥中略有苦味,有醒脾開(kāi)胃,消解暑熱,養胃清腸,生津止渴的作用。
7、按摩此穴可醒脾健胃,促進(jìn)脾胃升清降濁和運化食物的功能。
8、輕靈之藥多輕清宣肺,芳香流動(dòng),以活潑醒脾,調暢氣機,推陳致新。
9、茉莉花茶辛甘、性溫,不僅具有芳香化濕、醒脾和胃的功效,還能清肝明目。
10、含豐富的鉀、鈣、硒、碘等微量元素,具有補氣養胃、醒脾、化濕利水、祛風(fēng)除煩、抗衰老、抗癌等功效,還可防妊娠水腫。
11、服用補藥還須注意脾胃運化功能,如脾胃虛弱、胃納呆滯、胸脘滿(mǎn)悶者,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藥物,如陳皮、砂仁、木香、神曲、谷芽之類(lèi),以健脾助運。
12、夏季養生有道,分享給你可好,芳香食物醒脾,佩蘭陳皮入粥,荷葉包上大米,煮熟祛濕獨到,茶類(lèi)解暑最佳,多吃山楂葡萄,溫馨關(guān)懷送上,快樂(lè )安康到老!
13、春砂仁性溫味辛,入肺、胃、脾經(jīng),能補氣和胃、醒脾散寒,善治胃呆食滯,腹痛痞脹,南宋名醫楊士瀛贊它有“和中,補氣、止痛、安胎”之功。
14、橘子具有的芳香味,可以化濕、醒脾、開(kāi)竅,此外,當感覺(jué)乏力、胃腸飽脹,不想吃東西時(shí),聞聞橘子的清香,可以緩解不適癥狀。橘子的氣味還能夠使人鎮靜安神,有利于睡眠。而橘子柔和的色彩,會(huì )給人溫暖的感覺(jué)。
15、甘松醒脾能除惡,散滯和胃廣木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