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可惡的行為固然應該‘鳴鼓而攻’,但一經(jīng)揭發(fā),當事者反復掩飾,足證‘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’;我待人還當謹守忠恕之道。
2、“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;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。
3、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;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
4、《孟子·告子上》將“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”視為人的“本心”,告誡人們在任何時(shí)候都要恪守人的“本心”。
5、“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;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;辭讓之心,人皆有之;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
6、“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”,“無(wú)羞惡之心,非人也”。
7、所謂“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”,純屬扯淡。
8、“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”,如果有人沒(méi)有的話(huà),“惻隱之心”總該還有吧。?
9、惻隱之心,人皆有之;羞惡之心,人皆有之;恭敬之心,人皆有之;是非之心,人皆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