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險厄”。
⒉ 指險要之處。
引《孫子·地形》:“料敵制勝,計險厄遠近,上將之道也?!?br/>《漢書(shū)·晁錯傳》:“曲道相伏,險阸相薄,此劍楯之地也?!?br/>清魏源《圣武記》卷九:“轉戰而入,連奪險阸?!?/span>
⒊ 危險,險阻。
引郭沫若《芍藥及其他·飛雪崖》:“在水簾后潛渡時(shí),遂無(wú)多大險厄?!?/span>
⒋ 艱難困苦。
引《史記·晉世家》:“晉侯亡在外十九年,困日久矣,果得反國,險阸盡知之,能用其民,天之所開(kāi),不可當?!?/span>
⒌ 險惡。
引《后漢書(shū)·馮衍傳下》:“悲時(shí)俗之險阸兮,哀好惡之無(wú)常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