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沙袋shādài
[sandbag] 裝了沙的袋子
(好工具)⒈ 遼金時(shí)的一種刑具。用牛皮縫成長(cháng)六寸,闊二寸,略似鞋底的袋,內裝沙子,再連以尺把長(cháng)的木柄,用以擊打罪犯。
引宋宇文懋昭《金志·科條》:“當其有國之初,刑法竝仍遼制,常刑之外,又有一物曰沙袋,以革為囊,實(shí)以沙石,繫於杖頭。人有罪者,持以決其背……自熙宗立,始加損益,首除沙袋之制?!?br/>《遼史·刑法志上》:“有重罪者,將決以沙袋,先于脽骨之上及四周擊之……沙袋者, 穆宗時(shí)制,其制用熟皮合縫之,長(cháng)六寸,廣二寸,柄一尺許?!?/span>
⒉ 裝著(zhù)沙的袋子。大小不一,用于兒童游戲、打仗作掩護、防洪、防火、體育鍛煉等。
引冰心《寄小讀者》七:“海上的頭三日,我竟完全回到小孩子的境地中去了,套圈子,拋沙袋,樂(lè )此不疲,過(guò)后又絕然不玩了?!?/span>
⒊ 方言。指為調節電燈燈頭懸掛高低而裝置的瓷瓶。因內裝沙子,故稱(chēng)。
引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·“題未定”草一》:“一個(gè)電燈的另件,我叫得出六樣:花線(xiàn),燈泡,燈罩,沙袋,撲落,開(kāi)關(guān)。但這是上海話(huà),那后三個(gè),在別處怕就行不通?!?/span>
一種古代刑具。以熟皮合縫,中間加入沙粒,長(cháng)約尺許,用以杖責犯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