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達材”。亦作“達財”。
⒉ 使之通達、成才。
引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君子之所以教者五:有如時(shí)雨化之者,有成德者,有達財者,有答問(wèn)者,有私淑艾者?!?br/>焦循正義:“財即才也,才恐其滯而不通,故達之?!?br/>元姚燧《襄陽(yáng)廟學(xué)碑》:“世祖詔即闕里,聚孔、顏、孟三族,置官而教之,以俟其成德達才者?!?br/>明宋濂《故熊府君墓志銘》:“自吳公纘承伊洛之緒於將墜之餘,完經(jīng)翼傳,扶秘闡幽,所以化導其徒者,多成德達財,出而用世?!?/span>
⒊ 通達事理的人。
引《史記·田敬仲完世家論》:“《易》之為術(shù),幽明遠矣,非通人達才孰能注意焉!”
唐賈公彥《序<周禮>廢興》:“至孝成皇帝,達材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秘書(shū),始得列序,著(zhù)于《録》《略》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