亦作“玉勾斜”。
《太平廣記》卷二?四引《桂苑叢談》:“咸通中,丞相李尉拜端揆日,自大梁移鎮淮海……一旦,命于戲馬亭西,連玉鉤斜道,開(kāi)刱池沼,搆葺亭臺。揮斤既畢,號曰‘賞心’?!?/p>
古代著(zhù)名游宴地。在今江蘇·銅山縣南。
古代著(zhù)名游宴地。在江蘇·江都縣境,相傳為隋煬帝葬宮人處。后泛指葬宮人處。
⒈ 亦作“玉鉤斜”。亦作“玉勾斜”。 古代著(zhù)名游宴地。在今江蘇銅山縣南。
引《太平廣記》卷二〇四引《桂苑叢談》:“咸通中,丞相李尉拜端揆日,自大梁移鎮淮海 ……一旦,命於戲馬亭西,連玉鉤斜道,開(kāi)剏池沼,搆葺亭臺。揮斤既畢,號曰‘賞心’?!?br/>周實(shí)丹《秋蟲(chóng)》:“秋雨衰梧金井畔,荒煙野蔓玉鉤斜?!?br/>亦省作“玉鉤”。 宋蘇軾《與舒教授張山人參寥帥同游戲馬臺》詩(shī)之一:“路失玉鉤芳草合,林亡白鶴古泉清?!?/span>
⒉ 古代著(zhù)名游宴地。在江蘇江都縣境,相傳為隋煬帝葬宮人處。后泛指葬宮人處。
引宋陳師道《后山詩(shī)話(huà)》:“廣陵亦有戯馬臺,其下有路,號玉鉤斜?!?br/>明陳子龍《江都絕句同讓木賦》:“千重閣道覆云霞,宮女東都自憶家。當日便為傷別地,胡香不起玉鉤斜?!?br/>清鄭燮《廣陵曲》:“玉勾斜土化為煙,散入東風(fēng)艷桃李?!?br/>清趙翼《花田》詩(shī):“十里芳林傍水涯,當年曾是玉鉤斜。美人死后為香草,醉守來(lái)時(shí)正好花?!?br/>自注:“即素馨斜,南漢葬宮人處,多素馨花,今為游宴地?!?br/>亦省作“玉鉤”。 清汪懋麟《大?!吩?shī):“玉鉤千萬(wàn)釵,無(wú)一伴丘隴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