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按年代順序編排史料、著(zhù)作等。
引《公羊傳·隱公六年》:“《春秋》編年,四時(shí)具,然后為年?!?br/>南朝梁劉勰《文心雕龍·史傳》:“然紀傳為式,編年綴事,文非泛論,按實(shí)而書(shū)?!?br/>唐劉知幾《史通·本紀》:“陸機《晉書(shū)》,列紀三祖,直序其事,竟不編年。年既不編,何紀之有?”
清黃鷟來(lái)《和陶飲酒》之二十:“編年書(shū)甲子,樹(shù)節良已勤?!?br/>李廣田《<聞一多選集>序》:“《全集》是按分類(lèi)編排的,這里都盡可能地按編年調整了,凡是能注出寫(xiě)作年代的也已大致注明?!?/span>
⒉ 指編年體。
引唐劉知幾《史通·六家》:“所在史官,記其國事,為紀傳者則規模班馬,創(chuàng )編年者則議擬荀袁,於是《史》《漢》之體大行,而《國語(yǔ)》之風(fēng)替矣?!?/span>
以年為綱,紀錄史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