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同一等第。
引《穀梁傳·文公十八年》:“秋, 公子遂、叔孫得臣如齊,使舉上客,而不稱(chēng)介,不正其同倫而相介,故列而數之也?!?/span>
⒉ 同類(lèi)。
引漢賈誼《新書(shū)·等齊》:“君臣同倫,異等同服,則上惡能不眩於其下?”
清龔自珍《發(fā)大心文》:“當念眾生現富單那形、鳩槃荼形、夜迦形,或人生中粗弊如畜,福力輕微,或生疣贅,五官不全,同倫譏厭,己亦厭苦,我當巧術(shù)而以度之?!?/span>
⒊ 同一道德標準。
引《禮記·中庸》:“今天下車(chē)同軌,書(shū)同文,行同倫?!?br/>孔穎達疏:“行同倫,倫,道也,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?!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