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汚隆”。 升與降。常指世道的盛衰或政治的興替。
引漢劉向《列仙傳·馬丹贊》:“馬丹官晉,與時(shí)污隆,事文去獻,顯沒(méi)不窮?!?br/>唐劉知幾《史通·載言》:“國有否泰,世有污隆?!?br/>清錢(qián)謙益《<瑞芝山房初集>序》:“古之人其胸中無(wú)所不有,天地之高下,古今之往來(lái),政治之汚隆,道術(shù)之醇駁,苞羅旁魄,如數一二?!?br/>章炳麟《國故論衡·原名》:“取辯乎一物,而原極天下之污隆?!?/span>
⒉ 指地形的高下。
引晉潘岳《西征賦》:“憑高望之陽(yáng)隈,體川陸之污隆?!?br/>明劉基《再用韻》:“旱魃為妖殄歲功,田疇龜坼徧污隆?!?/span>
盛衰、興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