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佛教語(yǔ)。三界之一,在色界之下,包括六欲天、人間和地獄等。以色、食兩欲熾盛而得名。參見(jiàn)“三界”。
引明屠隆《綵毫記·游玩月宮》:“靈光保得長(cháng)明皎,萬(wàn)里秋毫,早則個(gè)輕身慾界超?!?br/>參見(jiàn)“三界”。原為佛教語(yǔ)。三界之一。包括地獄、人間和六欲天等。以貪欲熾盛為其特征。后用以指塵世,人世。 南朝梁陶弘景《答謝中書(shū)書(shū)》:“夕日欲頽,沉鱗競躍,實(shí)是欲界之仙都?!?br/>明唐順之《與張西磐尚書(shū)書(shū)》:“此身在欲界中,頭出頭沒(méi),乃知古人寡欲慎獨工夫,真未敢屮艸論也?!?br/>清黃遵憲《香港感懷》詩(shī):“五丁開(kāi)鑿后,欲界亦仙都?!?/span>
佛教上指存有色欲和食欲的有情世界。上至六欲天,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,下至八大地獄等。